PRODUCT CLASSIFICATION
项目没做完,*已经被挖走了;保护形同虚设、研发人员束手束脚;十几位博士生导师只有四五个招生名额̷̷
这些都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遭遇。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,这些状况并非个案。一位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:企业成为创新主体,路还很远。
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,近期迎来大考。在科技部日前公布的评估结果中,前两批99家中8家限期整改,4家被撤销。一位评估专家告诉记者,企业实验室运行状况差异性较大,整体来看,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尚有差距。
“金字招牌”
在日前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,再次强调:企业是创新的主体。
为了落实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对企业科研基地建设的要求,科技部于2006年开展了依托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。科技部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正在建设和运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77个,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。
虽然没有直接经费支持,但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会在“973”、“863”等各类科技计划中予以倾斜。这一点也被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日前采访的几家企业普遍认同。